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一路南下(38)

一路南下(38)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路南下(38)

    三十八、结束语

    2010年华谊兄弟出品的电视剧《南下、南下》在央视播出,导演巴特尔说他是从“大迁徙”的角度解读了南下这个故事。他说:“如果说闯关东是一次民间的大迁徙,那干部南下就是我党和军队的一次主动进攻战略。南下干部们同闯关东的人们一样离开家乡,不同的是他们是离开已经获得解放的北方,到南方继续战斗解放全国,在这十年重要的历史时期,他们用热血青春书写了共和国的历史。个人的命运在大迁徙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值得书写。”

    其实,巴特尔根本没有说出闯关东和南下干部的根本区别在于那些闯关东的人是为了活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那些随军南下的我党的数万名干部则是为了信仰,为了党的事业,所以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就算同样是正能量,当年的闯关东就只能同等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打工仔,而南下干部就是和红军北上一样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所以,那部电视剧因为立意错误,就只能是枪战、谍战加爱情的大杂烩,播出以后反响平平是注定的,有人评价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应该是冷静的结论。

    在当年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响应、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向全国进军的滚滚洪流中,每每都有随行南下干部的身影。当解放军浴血奋战,解放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地区的时候,那些南下的干部就立刻跟进。建立各级领导班子,抓好接管政权,一方面筹粮筹款、积极支前,一方面发动群众,配合剿匪,在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在城市尽快恢复生产;一夜之间,地主恶霸灰飞烟灭、反动势力得到镇压、黄赌毒销声匿迹,人民大众第一次尝到当家做主人的滋味,随之迸发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激情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也第一次让全世界看见了站起来的中国人的伟大形象。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历史需要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革命群体。为了接管和巩固新中国的政权,支援大军打胜仗,数以万计的党政干部告别家乡,离开岗位,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在远离家乡的新解放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政权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

    南下干部是一种奉献。无论是在南下数千公里艰苦的行军中,还是在新区紧张的工作中,南下干部所面临的绝不仅仅是汗水的付出,还有水土不服所导致的疾病,有些人就倒在了南下的途中;初到新区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加上敌情复杂,那些由残余势力发起的抢劫民财,袭击干部的叛乱,不少的南下干部就牺牲在支援前线、剿匪征粮的第一线上,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据统计,这样的人数不在少数。

    南下干部是一种精神。那些活着的南下干部没有辜负党和家乡亲人的重托,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净眼中的泪水,用一种如今的人们所不敢相信的那种拼命精神,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发谱写出一曲与日月同辉的壮丽篇章,他们的精神、思想和抱负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在中国的南方得到了实现,其精神实质是伟大的,那种革命影响力是令人难忘的。

    当年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南下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大多都和我父亲一样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献了青春献终身”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虽然随着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和我父亲一样已经作古,南下干部也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但这一杰出的英雄群体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依然密切相联,他们为新中国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他们的一些传奇经历理应被世人铭记。

    所以,我试图用文字记录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重新演绎那段不应该被岁月蒙尘的红色往事,以纪念和我父亲一样的所有南下干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江南这片炽热的土地,融汇在共和国那部金色的史册里。关于父亲的一些经历都是真实的,细节是虚构的,但是在写作期间,我至少查阅了上千万字的资料,甚至是当事人的一些言语,力保事实的真实可靠。遗漏和错误之处,希望能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即使是现在,距离南下干部大军过去了六十多年,可是闭上眼睛,我就依然能看见1949年7月19日,我父亲和他的进城同志们走在宜昌街头的雄姿,就依然能听见那些南下干部齐声唱的那首歌:“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初稿于2015年7月24日,定稿于2015年7月30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