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一路南下(21)

一路南下(2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路南下(21)

    二十一、粮站保卫战

    据史料记载:“暴徒从(1949年)4月6日发动反革命暴乱开始,仅5天时间,就颠覆襄河西岸宜城、南漳、襄阳、钟祥7个区12个乡人民政权,杀害革命干部、战士117人名,抢劫各种武器1848件,大米120万斤,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事实上,到了4月8日的下午,已经在那座储存了五万斤大米的东巩粮站坚守了一天一夜,打退了敌人近10次进攻的王维顺就预感到最后的时刻已经来到了。

    这座粮库原来是东巩的一座地主庄园,除了有坚实的堡垒,可以居高临下的对四面八方的来敌进行观察打击,还有一道用厚实的青石垒砌的一圈高墙,如果没有炮,的确是易守难攻。7日上午,东巩四周传来密集的枪声,王乡长立刻打电话与在苍耳坪的地委、县委联系,可是发现电话怎么也打不通。

    有着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王维顺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变,立刻带领东巩乡的那五个民兵冲出了乡公所,恰好与一股暴乱分子迎面碰上,他们边打边撤,一直撤进了那座有十个战士驻守的粮站。这是一个极为英明和正确的决策,如果稍有犹豫,就会被越来越多的敌人包围在无处防御的乡公所,就会和其他被敌人的突然袭击颠覆的人民政权一样,所有的干部被统统杀光,所有的东西被统统抢光,而反革命气焰也会更加猖獗。

    到底是经历过战争,也熟知防御的要点,更知道必须提前做好防范部署。就在敌人围着粮站还没有决定下一步进攻方案的时候,他已经带领粮站里面的十五个人用抵门的石条、碾米的石磙和无数的石块将粮站唯一的一扇大门给封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在房顶的堡垒里布置了三个瞭望哨,以便及时发现敌人的进攻。

    他将剩下的人分成四个战斗小组,告诉他们在战斗开始以后要各自为战;还在地上画出示意图,断定敌人会集中火力从某一个地方寻求突破,战斗小组就应该互相配合,用交叉火力将敌人阻止在围墙之外。他根本不知道这是敌人的一次集体行动,还是很有信心的相信上级和邻近的区乡闻讯后会赶来相救,更况且粮库里面有米有水,还有充足的枪支弹药,就有很大的把握坚持到最后,不过,到了夜晚还不见援兵,他就知道处境很严峻。

    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丢下十几具尸体退去了,再接着几次的进攻也被密集的射击给打退了;敌人也不是蠢货,就索性放弃了白天的进攻,直到深夜才派人抱着巨木试图首先砸开大门,没有成功以后就有些气急败坏,将大门放火烧毁,没想到熊熊燃烧的大火却将那一片照得如同白昼,可以清楚地看清原本躲藏在黑暗之中偷偷接近的人影。因为不必顾及子弹供应,每一个守卫者都在拼命开枪,王维顺找了一把他所熟悉的三八大盖,冷静的勾动扳机的时候,可以满意的看见敌人在应声倒下,那天晚上的第二回合以粮站的全胜而告终。

    第二天,那些暴乱的敌人改变了策略,找来了十几架木梯搭在围墙上,一声令下,又是敲锣打鼓、又是摇旗呐喊,一些喝过神水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从木梯上翻墙而入,虽然被密集的子弹打死一大片,可还是有一些人成功地进入了粮站的院内,就站在射击孔的死角,冷不防的向里面的战士发动偷袭。这一招果然管用,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六名战士负伤倒在地上。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王乡长突然大吼一声:“扔手榴弹,炸死他们!”

    这一招果然有效,一阵轰隆声过后,堡垒上的瞭望哨报告:“敌人全部被炸死!”

    可是王乡长知道,如果援兵还不能及时赶到,如果继续更大规模的采取这样人海的进攻方式,最多再来两次,就会有更多的战士负伤或者牺牲,粮站迟早是会被攻破的。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这个来自河北易县的南下干部突然悲哀地想到,自己不到二十岁的生命就要为革命牺牲在这个地方了,他也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许再也看不见那铜墙铁壁的太行山、巍然而立的紫荆关,也回不了那个村口有大槐树、村边流淌着的拒马河了。

    那个年轻的王维顺在死神面前其实很镇定的,他首先打开那个集训时发的布包,将一颗手榴弹塞了进去,那叫光荣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他拿出临走前母亲给他做的那双布鞋再一次穿上,仅仅只穿过一次,那鞋还像新的似的,穿上还是那么舒服和脚;他也拿出了大伯给他的那个小纸包,将里面仅剩的一点黄土一下子全部倒进一碗水里,大口大口的喝了下去,那个时候,他真的有一种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可是他不知道,那几百个把粮站围得水泄不通、一次又一次围攻粮站的敌人突然意识到,在这么争分夺秒的时候,集中这么多人、花这么长的时间来试图攻占一个小小的粮站是多么不划算,他们在东巩要做的事还多着呢,他们在襄西还要做大事呢。所以,留下一部分人守在这里除了不让张司令所要的那个王乡长溜走,一部分人去搜索其他的“”,还有大部分人就呼啸着,即将去参加对南漳县城发起的攻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