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摸秋一
赏月摸秋一
我国现存的四大民间节日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而农历八月十五日如今被视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虽然中秋在唐初就已成为我国的一项较为流行的民俗活动,也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书·太宗记》)的记载,可日本和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说的很清楚:“(八月)十五日,寺家设餺饨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韩国)独有此节。”
有证据表明,中秋节盛行并正式成为我们的国家法定假日始于北宋。至明清时,已与元旦(春节)齐名。其众所周知并被大家承认的起源和“春祈”一样,“秋报”也是为了拜谢土地神的庇护。京城现存的日坛和月坛就是干这事所用的场所。《礼记》记载十分规范:“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就是说,春天祭日在白天;中秋祭月是在晚上,也就有了后来的“拜月”之说。
纪连海老师很诙谐的把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与传说中月宫中的嫦娥联系在一起:唐玄宗先是在道士的辅助下带着杨贵妃游月宫,写下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不想喜剧不久变成悲剧,安禄山叛唐,唐朝的皇帝带着逃难的队伍走到马嵬驿(现在的陕西兴平县马嵬坡),护驾的卫军杀死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逼着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否则六路兵马,人去铠甲马卸鞍,绝不护驾。唐玄宗只得赐杨贵妃三尺白绫自缢。
说到王昭君,杜甫写的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李白写的是:“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诗圣和诗仙都把王昭君和一轮明月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帮越王勾践虎口脱险,受大夫范蠡的派遣,西施潜伏在吴王夫差身边,凭着姿色,一会儿要修馆娃宫,一会儿要改勾践洞,一会儿要挖玩月池,把夫差忙得团圆转,因为宠爱,也因为得意忘形,就把勾践给放过了,西施也就很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而那个“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的貂蝉拜月的故事流传甚广、众所周知,单凭一己之力,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女子学着她在月圆之夜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
不过,东施效颦中,八月十五晚上拜月拜得最成功的无疑就是齐国那个长相超难看的无盐女钟离春。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宠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
看见没有?被誉为“沉雁”的大美女王昭君没有银两贿赂画工毛延寿,就被打发到大漠里去了;而被说成“天下之至丑”的无盐女因为八月十五拜月,被喝的有七八分酒意的皇帝看成“姿色异常”而得到宠幸,后来居然还当上了皇后。成功的秘诀就是她从幼年起就虔诚拜月,所以说,女人想要脱颖而出,不拜月,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