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印象宜昌 > 走进市场(下)

走进市场(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走进市场(下)

    街边摆摊的五花八门,那些临街铺面都把店里的东西摆到了门口,大多是一些降价的上用品、过了季节的皮靴、棉鞋和处理的锅碗瓢勺、家用百货,甚至还有一台半旧的饮水机,一家肉铺在广告上写着西施肉,想了好半天也没想出个结果,也不好意思上前打听,怕被人骂成“老土“。两家房产中介门前的出售栏下贴得满满当当,有不少都注明急售。不知是不是葛洲坝集团加快了向武汉转移的步骤?反正在宜昌是听不到一点消息的。这个属于宜昌,却一直游离于宜昌之外、拥有数十万人的一大片中心城区,却与宜昌老死不相往来,一直是独立王国,一直是央企的骄子的集团,人家级别高、眼光远,有些目中无人,自然懒得理我们。看看宜昌的城区地图,葛洲坝工区所占的区域就占据了这座城市的三分之一强,宜昌本来就是沿江边狭长的一点区域,为了扩大城市骨架,不钻山劈路又能怎样呢?

    在街边摆摊也是很有默契的,人家门面的前面自然就是人家的地盘,小摊就沿街的两边一字排开,街心又站上一排,却是那些提着那些湿淋淋的竹篓叫卖刚从三江打起来的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那些用营养钵盛着的一些花花草草,不是含苞欲放就是亭亭玉立,颤悠悠的一朵花看上去就叫人怜惜;三轮车上摆的是海南来的香蕉,又粗又大,黄色的外皮上看不到一个黑色斑点,那种小贩是不叫的,高档水果,愿者上钩;旁边摆着的红红的也是不吆喝的,有人过来问价,小贩就答:“三块五一斤。““三块卖不卖?“小贩不作声,也就默认了。买主蹲刚刚伸出手,小贩又叫了起来:“顺着抓!你这么一颗颗的挑,我可卖不起。“

    这里也有很大的菜市场,密密麻麻的都是一排排、一个个的摊位。鸡鸭鱼肉、禽蛋海鲜、干菜佐料、时令蔬菜,也是要有尽有了。楼上是家具市场,楼下有些光线不好,大白天就点着灯,亮晃晃的像是夏日夜空的繁星。这里的蔬菜已经经过了初选,干干净净、水淋淋的,一则是为了好看,据说还有增加重量的因素。台秤准不准不知道,只是不像超市用胶带把那些蔬菜捆得紧紧的,也还给你购物袋;那些家禽和肉食和各地差不多,不是活着的就是很新鲜,看起来很放心。在这种市场购物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家庭主妇,除了图个新鲜就是喜欢和习惯讨价还价,在买卖在价格上的较量中,每一方都获得了胜利,买方当然是价廉物美的满足和欣喜,卖方则是销售的成就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也就皆大欢喜了。只要在任何摊位停住脚步,就会马上有一张职业性的笑脸迎上前来:“您儿想要点什么?“(这是一句宜昌话)

    我去过许多次那里的饮食一条街,绝对是那座中心市场里面最热闹的。那些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到了中午大多就收摊回家,成败得失只有自己知道;那些卖菜的也不过就是早晚热闹一些,而超市、上用品、毛线、窗帘、诊所、家电维修、书摊、家具店、电信服务商也是看得多、买得少,可是饮食街上那些熙熙攘攘的人十之全都是奔着那些风味小吃而来的,虽然没有那些高档的酒楼和豪华的店堂,有的甚至不过几平米的空间,白天打开卷闸门,将那些炉灶推出来,放些很多的油、放些各种佐料、再炒一些切得细细的肉丝和多多的菜叶进去,用锅铲把锅沿敲得很响,转眼之后就是香喷喷的一碗炒饭、或者是炒粉、也或者是一盘堆得高高的菜,人们扔下钱,端起饭盒就走,边走边吃,大快朵颐。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小吃,从武汉的热干面、贵州的肠旺面、云南的过桥米线、四川的酸辣豆花、湖南的红烧猪脚、江苏的藕粉圆子、浙江的鲜肉粽子、山西的刀削面、天津的大麻花、的龙抄手……很少有大的店铺,大多都是两三张小桌、两三个人,买的也就是两三样特色吃物,人来人往的多,就忙的脚不沾地,如果坐下来吃些铁板烧,喝上几口小酒,就会发现你对面的食客换了一拨又一拨,也就是快餐店的感觉。那里是男人的天堂,在那里没人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囊中羞涩,花钱不多,撑死你也吃不了多少钱,据说还有些大款开着大奔专门到此,没办法,人家就好这一口。这里也是女人的天堂,从煮得黏黏的绿豆稀饭到色香味俱全的鱼香肉丝,从湖南的口味虾到土家人的蒸排骨,从扬州炒饭到买两斤送半斤的荞麦蛋糕,从白的透明的冰凉糕到一团和气的黑芝麻糊,别怪你嘴馋,只能怪你胃口太好,吃嘛嘛香。

    市场就是一道城市的风景线,就是不断演绎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一座大舞台,就是滋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老少爷们、大妈大嫂们生活的一个去处。在那些日益逼近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宽广的街道的夹缝之中,这样的中心市场痛并快乐着,有空去看看、去逛逛,就会知道生活原来的确是丰富多彩的。(2009-5-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