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华里的市井烟火9.
强华里的市井烟火9。
不过强华里最有旧时市井感觉的还是入夜以后。开始热闹的是靠江边的巷口:冬日里会有几辆餐车横七竖八的停在那里,有炒盒饭的、也有卖烧烤的;有卖包子馒头凉面的,也有卖卤菜的;夏日里那些小摊小贩卖的除了时令水果(从仓屋榜的麒麟瓜到百里洲的铁梨),就是卖冷饮的(从冰红茶到冰淇淋),做的都是过路人的生意,天快黑、那些下班的人急急忙忙往家里赶的时候就出摊,到八九点钟那些到江边散步、跳舞的、打羽毛球的、下河游泳的人回家的时候就收摊,这就叫审时度势。
而强华里靠红星路的巷口因为是个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车多人多,到了夏日,因为受周边高楼大厦和地势的影响,这里的晚风也大、也很凉爽,就会有几辆餐车每到夜幕降临之后就闪亮登场:有卖烧烤的,有炒盒饭的、有卖卤菜的,有炕烧饼的、还有卖馒头、包子、稀饭和面条的。相互之间绝不重样,都是相辅相存,还有些互补性。餐车就在巷口的那盏还算明亮的路灯下很有默契的一字排开,折叠桌、塑料板凳就沿着红星路小学的围墙围了个半圆。
因为就在我住的红星路9号那栋楼的侧面,每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那些地皮摊子(宜昌对夜市小摊小贩的鄙称)才真正开始营业。到半夜时分达到高潮:那些刚打烊的小店主、疲于应酬的小干部、加班刚回来的小职员、在江边卿卿我我、黏得分不开好几个小时的情侣、刚从影城、歌厅、舞厅出来的年轻人,还有朋友聚会赶第二场的伙计们,加上那些下体力的外乡人、趴在桌上爬格子的文人,或者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晚饭、或者不吃宵夜就睡不着觉的人,就不约而同的在这里集合了。
每一个夜市摊都是烟火气味弥漫之处。如果顺风,时不时的就会有那种令人鼻子痒痒的烧烤的孜然粉味道飘过来,一个喷嚏还没有打出来,气味就变成了油而不腻的排骨藕汤;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冒出鱼香肉丝的香味,再换成番茄的酸、苦瓜的苦、辣椒的辣、红烧鱼的咸腥味,当然少不了香菜和节耳根的特殊气味,以及味道浓郁的腊肉气息;经过调料调和的卤肉香喷喷的,被高温炕熟的米面味好闻得要命……那些烟火味此起彼伏、互相融和,在晚风中串味,就不由得仍不垂涎三尺,奔着香味而去。
就不得不叫人想起过去已经远去的那种香味四溢的日子:随着油条、油饼的油烟一起升腾起来的,还有煎饺多了点肉的味道;中山路的热干面不如福绥路口回民餐馆的牛肉面香气扑鼻;同春餐馆门前煮豆浆的桶里热气腾腾,那种浓重的豆腥气也随风飘散;忘不了随着一声巨响,爆米花那种香喷喷的味道,还有街边煤炉上茶叶蛋特殊的味道、每年端午节全城洋溢着粽子煮熟发出的那种清香;更忘不了九码头小桃园小笼汤包的美味,还有陶珠路夜市摊上那咕噜噜翻滚的火锅的香气四溢,
就和那歌里唱的一样:“舌尖上的中国百吃都不厌,那腌的卤的腊的熏的乡土风味浓,那蒸的煮的炒的煎的花样天天变。”强华里巷口每晚都会出现的地皮摊,虽然没歌里唱的那么高档,品种也就那么固定的几种,可是宜昌人个个都是美食家,所以才导致那盏路灯下越夜越红火,有时候可以把那些桌椅坐得满满当当,有划拳的、骂人的、谈闲话的,也有喝醉了酒尽着自己嗓音唱歌的,还有女人尖声大笑的,热闹非凡,有时候还会把巡夜的警察招来,吼上几句:“什么时候了?把摊子给收了!”如果没人管,这里的热闹就会继续,如果是盛夏,更是可以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三四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