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春心圣手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寿诞

第一百四十八章 寿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亮这一套蛊惑人心的说辞,特别是长寿面调的寓意,让朱炎俩兄弟心动了。

    文昌帝重孝,这个是满朝皆知的事情,特别是俩兄弟,都知道龙椅上的那位最为看重什么。

    再加上文昌帝与皇后感情深厚,这个更是被誉为千古佳话。

    “如果,将此长寿面献给母后,那父皇定对我刮目相看。”

    俩人看出了这碗面的价值,深恨自己之前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明知道母后什么都不缺,自己还在挖空心思的搜罗宝贝,天底下有什么宝贝抵得过这一碗面?

    “善,大善!”面对天底下次尊贵的二位,周正国走出来,“一碗面便能尽显孝心,这不仅是让皇后娘娘过一个好的寿辰,还能给天下做一个表率,此事老夫定然要禀报皇上,让天下官员上表,让礼部官员发文,看行天下!”

    老周走上前,轻轻摁住碗,又道:“殿下,王爷,如果这碗面还要抢,这就不是孝道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老周膝下一个独女,大儿子早夭,次子正要走仕途之时,却在一次游历之中死于匪患,这让老周深恨天下不平,因此才发疯了一般的往上爬,要想给大明一个太平世界,只是局限于眼光,受到次子生死的打击,最为痛恨武夫,这才一头扎进朱炎的怀抱。

    十几年来,老周都想有个儿子能在膝下承欢,此时见到这碗面,内心早就一汪汪的老泪了。

    无论是在朱炎这边,还是在朱统这边,当朝首辅还是有面子的。

    二人讪讪的放开碗,后退一步,但并不看对方,纷纷看向贾亮,这才是这碗面的主人,他们也可以绕过贾亮,自己个把这个注意吞了,但不能保证对方不拆台啊。

    长寿面只能是一碗,但现在儿子却有两个。

    “贾大人,事情因你而起,你倒是拿个主意啊。”周正国很满意贾亮的注意,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在以前周正国只是认为贾亮是个有才的人才,而现在老头觉得,贾亮是个有德又有才的人才。

    没有真性情,可是想不出这个注意的,毕竟这可是一国之母的寿诞,谁敢用一碗面当寿礼?亲儿子也不好干,万一让那些个没脑子的卫道士参上一本,麻烦。

    现在不同了,有周正国出马,那些言官当然不敢动了。

    不说贾亮用一碗面将仨人镇住,却说贾亮主意还没完,当然不怕。

    “光有这碗面,不行!”贾亮斩钉截铁道,“这面要亲手做才有味道。所以,我建议殿下拉面,王爷煮面,这才全了这碗面的寓意,这才有了这荷包蛋的寓意。”

    自己做?

    开什么玩笑,一个太子一个王爷,下厨做面条?

    当即,俩兄弟一起,齐声道:“贾亮,你这是馊主意!”

    说罢,二人彷佛才觉得这配合过于默契,互相横了对方一眼“哼”的一声扭过头,给对方一个后脑勺。

    “得,这是兄弟!”贾亮见到这一幕,觉得这件事有戏。

    贾亮想,能不能过这一关,就看这俩兄弟能不能被自己说动了。

    于是,贾亮一改笑脸,十分严肃悲切道:“我自小没有爹娘,打记事起就跟着义父生活,后来义父也走了,来到金陵的我住进宁国府”

    原主的身世本就凄惨无比,现下经过贾亮这番渲染说出来,更加惹人同情。

    “为人子女,亲手给爹娘做碗面怎么了?不丢人我想做,还没人吃呢。”

    “古人有诗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转眼入秋,一场秋雨一场寒,前几日还热的穿单褂子的天气,一场秋雨之后便降下寒气来,满大街上的人都穿起了厚厚的衣裳。

    彷佛是一刹那间,槐树便枯黄了叶子。

    一切都显示着秋天的到来,城外各处,大明的百姓忙活着秋收,今年大旱,即便是金陵城这边雨水也不多。

    因此上,各地都百姓在地里刨不出来几粒粮食来,更有绝收的不少。

    各地上书雪片似的堆在文昌帝的龙桉之上,文昌帝一筹莫展。

    今日,文昌帝收拾心情,不再在这国家大事上飞身,反正费神也不顶用,今日是皇后寿诞,满朝文武贺寿,礼部官员按照礼制安排,场面宏大。

    “陛下,臣妾本说非常之时,不必这么铺张。”后宫,皇后气色不怎么好,她念到文昌帝最近头疼国事,皱眉道,“什么寿诞不寿诞的。”

    文昌帝没有将前头的事情带到后宫,但这不代表皇后不知道。

    “自古妇人不得干政。”文昌帝故意老着脸道,“那是朕的事情,你就好好的过好这个寿辰便是。”

    说这话,文昌帝看见皇后最近增添的白发,叹口气道:“朕与你,也不知道还能过几个寿辰”

    年岁大了,知道天命!

    作为皇帝,文昌帝也有想过别样心思,只是前几任皇帝中出过一个问道修仙的祖宗,只是最后还是身死道消,临死的时候才醒悟过来,给后来子孙留下醒世恒言,这才让文昌帝没有起继续下去。

    皇后见文昌帝说到这个问题,暗自神伤,也没有说什么陛下春秋鼎盛之类的话,夫妻二人在没人的时候,不需要这个。

    皇后过寿,场面大是大,但流程都是熟悉的那一套。

    群臣道贺,上贺表,挑写得好的看过,赐宴。

    满朝文武吃了一顿,拍拍马屁,说说吉祥话语,这一套流程走完后,帝后二人回宫,后宫还有一出戏等着。

    贾亮领着贾蔷在忙活,戏班子的人已经练习多时,一出《梁祝》分作上下两段,上半段已经在铺子外头演过,这次只是做了些许修改。

    下半段经过贾亮改变,终于是能见人了。

    “贾蔷,几天不同以往。”贾亮吩咐贾蔷道,“这可是在皇宫,你得仔细的盯着,千万不能出差错。

    “今日这场戏,除了大明内阁成员、上得了台面的各路王爷,帝后亲临,出了岔子人头落地都是轻的。”

    贾蔷什么时候进过皇宫?

    此时他紧张的,根本分不出贾亮这话是吓唬他的还是真的,只能将注意力放在戏班子身上,紧盯着生怕出了错漏。

    戏园子是现场的,唱戏的角却换了。

    不多时,大明最为尊贵的一茬人来到此处,在宫人、宦官的服侍下各自落座。

    皇家自然是有自己的地盘坐着,帝后二人身边围绕着皇子皇女,其余不多的妃子有孩子的带着孩子,没孩子的自己带着宫人。

    后宫之人各自道贺不表,却不见帝后最喜爱的两个儿子---朱炎和朱统。

    文昌帝轻轻招手,赵义上前道:“陛下,太子与四爷去给娘娘准备寿礼了。”

    “还准备?”文昌帝心想,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你准备?

    按捺住不快,文昌帝专心等候开场,毕竟下面还有臣子亲戚在。

    正这时,贾亮领着人来到戏台这边。

    “陛下,开始了,倒是多亏了贾亮,不然臣妾可看不到这出戏。”

    皇后现在的念想不多了,独爱贾亮这出戏,想了多时一直忍着没看,就等着这下半段一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