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者普查
在全国上下一条心的努力下,关于武者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沈明的御案前。
当值侍从恭敬的将一本厚厚的黄册子递到沈明面前,说道:“陛下,这是您要的武者信息,户部那边已经经过了简化。”
“嗯,我看看。”接过册子沈明缓缓将书页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些武者的基本信息。
目前, 元国境内一品武者暂无,二品武者15人,三品武者98人,四品武者1253人,五品武者9725人,六品武者56492人, 七品武者182749人,八品武者548262人, 九品武者3749262人。
相比于元国开年那会儿普查的情况,武者的数量至少翻了一番,不仅如此,高端武者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黄册的第一页,写的是元国整体武者的情况,包裹武者所掌握的类别,武者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并且底下还附上了元武殿提出的一些建议。
看着一条条建议,沈明始终没有翻到第二页,而是从案牍上随手抽出一本册子,对这些建议内容进行了批复。
关于黄册上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异想天开,不成熟的建议,至少已目前的生产力来说,还是无法实现。
写着写着, 沈明觉得,身为武者,能力越大, 责任也就越大,在这百废待兴的时代里,武者除了保家卫国以外,还要担负起工业生产的重要职责。
在批复过程中,沈明着重强调了武者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元国全体武者能够为元国的基础建设共同努力。
对于有杰出表现的武者,沈明也会毫不吝啬的为其颁发元人荣誉勋章。
对于上述所说的问题,沈明写了很久,天色也从白昼来到了黑夜。
此时,内帑侍从早已点上了烛火,大殿内再次变得灯火通明。
等沈明写完厚厚一本册子后,说道:“小周,把这份交给太一,让九辅配合他进行宣传。”
被称为小周的当值侍从接过沈明亲手递过来的册子,贴身放入怀中说道:“是,陛下。”
顿了顿,周姓公公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 您都批复了一天了,都还没用膳呢。”
“不急。”沈明抬起头说道,“你饿了你就先去吃,不用管我,你去吧。”
犹豫再三,周姓公公恭敬行礼后,退出了大殿,大殿内再次一片安静,只有烛火还在莎莎的响着。
随后,沈明这才翻看起了黄册的第二页,第二页上的内容记录着每个州,每个郡和每个府的武者具体情况,其中详细的表明了武者分布数量。
大体情况相当,唯独永恒府的数量有些多,几乎占据了全国二十分之一的数量。
当然,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和自己的存在也有很大上关系。
翻阅黄册,看到月上枝头,沈明这才将这本册子合拢。
对于接下来武者如何安排,他已经有了打算,等之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提上来了,自己将会对全国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不知不觉,三个月的时间一转即逝,这三个月,也是全国官员最忙碌的一段日子,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当地人口数量。
知府官员们还特地成立了工作小组,专门牵头做这件事,亲自下乡进行督查。
在亲自了解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许多弊端,不少新办工厂和新办矿厂,都或多或少的在剥削着普通元人的利益,和官府做着对抗。
武安府,这里盛产铁矿,早在百年前,这里就是产矿重镇。
随着矿业产量需求越来越大,武安府的矿主们生意也做的越来越大。
在武安府,一共有八位矿主,同时他们也是当地一霸,任何事任何人,都必须经过他们的手才能安排下去。
作为武安府的知府,也只有在矿厂之外还能说得上话。
最为百年矿业的八位龙头,在当地可谓是一手遮天。
然而,这一次的人口普查让他们陷入了被动。
来自中央的命令,让底层官员们拧成了一股绳,为了完成人口普查的艰难任务,他们开始向武安矿厂发难。
起初,八位龙头老大根本不在乎,为了反抗上级命令,还做出不少出格的事情,和当地的知府闹得很不愉快。
为了双方能够有缓和的余地,武安府从政使还专门宴请八位矿老大,希望能够和平解决。
也许是作威作福惯了,八位矿老大根本不把从政使放在眼里。
于是,不得已,只能向上级郡城报告。
甘单郡太守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当即就联系了当地元武堂。
元武堂堂主也明确的向武安府表示,一切不配合知府行动的武者,都将视为黑武者。
此消息一出,不少与矿业老大较好的武者们纷纷避而远之,他们家中的供奉们也一个个请辞,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下,矿老大们坐不住了,矿产是小事,手中拥有武力才是大事啊!没了武力,他们什么也不是。
为了能够挽回这种局面,他们暗中勾结,联系上了某些黑武者,希望能够得到黑武者的庇佑。
然而,引入黑武者,是矿业龙头们犯下的最大过错,不仅引狼入室,也让整个武安府闹得鸡犬不宁,最终在甘单郡的镇压下才得以和平。
这次的事情闹得很大,武安府知府和从政使因渎职被罢免,其余上下官员或多或少都有处罚,这让武安府官场蒙上了一层阴霾。
也正是这件事,让全国上下的官吏们看清了现实,在人口普查面前,一切都必须让路。
有了前车之鉴,其余地方豪强也不敢轻举妄动,一个个老老实实的接受了人口调查。
很快,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人口经过筛选,推敲,评定,最终一层层的上报,传递到了沈明的案牍前。
这次,依旧是黄册,只是这次的册子要比武者黄册要大多了,数量也要多不少。
经过简化后,一共十本,其中一本是元国人口总量以及一些说明。
其余册子是各州的基本情况以及经济普查情况。